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明觉中唐 ? — 831年7月1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其先河内猷氏。
祖官岭南
因徙家。
建阳素习儒业。
而于玄学。
尤所慕尚。
宿闻大寂唱禅道于佛迹岭。
遂往。
依以出家焉。
因即游历诸方。
遍尝法味。
径山数夏。
躬樵汲之劳。
而无所惮。
复禁足杭城之大云寺
顷之庵居太湖青山之巅。
范阳卢公。
中丞出守钱唐
迎居大云。
领住持事。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
遁于天目山檀信趋向。
卒成梵宇。
长庆四年春旱。
至五年二月
犹不雨。
野烧四逼。
且及院。
溪涧尽涸莫可扑灭。
其徒惶懅。
请它徙。
曰无遽。
吾于此山有缘。
已而雷雨骤作。
闻者叹异。
大和五年。
七月十九日入灭。
释明觉
俗姓猷
河内人也。
祖为官岭南
后徙居为建阳人也。
儒家之子风流蕴藉好问求知。
曾无倦懈。
宿怀道性。
道一禅师于佛迹岭行禅法。
往造焉遂依投剃染。
由此即愿观方。
衡岳天台四明遍尝法味。
复于径山留心请决。
数夏负薪面皯手胝。
下山至杭州大云寺
禁足院门。
续移止湖畔青山顶。
结庵而止。
范阳卢中丞向风躬谒。
归州大云寺住持。
元和十五年
避嫌远嚣隐天目山
是山也特秀基墟跨涉四郡。
有上下龙潭深不可测。
怪物往往出于中。
白鹿毛质诡异。
土人谓为山神也遁是中檀信为禅宇。
长庆三年春及冬至明年二月大旱。
野火蔓延欲烧院。
僧惶懅。
曰。
吾与此山有缘火当速灭。
少选雷雨骤作其火都灭。
远近惊叹。
太和五年七月十九日
示疾而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邢允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宪宗元和间左班殿直监盐酒商税务。
四明诗干》卷中载邢允中事迹,并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少游京师
三学外。
尤务雕塑像貌。
以起敬慕。
曰即像貌以资成观道。
此脩行要术也。
会宪宗太皇太后郭氏。
元和中
奉慈寺
以追福其母。
齐国大长公主
则与选入。
以艺自效。
未几。
复振锡浙东。
阿育王塔四明鄮县
塔盖东晋刘萨诃。
所尝礼。
其功德不可备述。
于是则用七宝末。
和胶漆。
以模范之。
及脱模范。
切肖。
众叹其有缘。
则遂负以归。
奉慈寺供养。
京师莫不信向。
后终于奉慈焉。
释惟则者。
拔俗志高栖神物表。
凡施善务举则波随。
常言像是生善之强缘。
不得不多立。
初之观也如对严君。
次则其心不乱。
中则观门自成。
末则如如焉。
荡荡焉。
三昧安得不现前乎。
是以我曹劝化迷俗。
得不以此是为先容欤。
由是若雕若塑形像森然。
恒事进修。
天邑之间偏加激励。
属宪宗太皇太后郭氏元和中为母齐国大长公主追福造奉慈精舍搜择名德。
则乃预选入居。
未久之间闻四明鄮山阿育王塔
东晋刘萨诃求现。
往专礼焉。
乃匠意将七宝为末。
用胶范成摹写。
脱酷似。
甬东躬自负归奉慈寺供养。
京邑人皆倾瞻归信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韩滉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以侍御史河东节度判官
元和末,为京兆富平县,颇著能名。
穆宗长庆元年,迁明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韩休曾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张弘靖辟,为河东节度判官侍御史
后为京兆府富平县(元稹《授韩察等明、通等州刺史制》),久于吏职、有能名。
穆宗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
三年离任,其后仕历不详。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宝庆四明》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怀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九岁出家,住蓝谷。年六十余,撰《释门自镜录》二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宪宗元和间僧人
元和十二年(817)桂林南溪山元岩,题名刻石。
又题诗于七星岩栖霞洞
桂林文管会编《桂林石刻》上册存其事迹,并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广陵之西灵寺。
素与淮南词客刘隐之友善。
寺故有塔。
壮丽峻伟。
冠绝一方。
会昌中
隐之游四明
夜梦。
塔飞海上。
立第三层。
凭阑与隐之语曰。
今兹送塔过东海
旬日即还。
当相见也。
未几。
广陵灾。
塔因煨烬。
隐之归自四明
曰。
记得海上会晤时否。
隐之深以为讶。
释怀信者。
居处广陵别无奇迹。
会昌三年癸亥岁
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
将欲堙灭教法。
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
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
回顾见塔一所东度。
见是淮南西灵寺塔。
其塔峻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
其塔第三层见信凭栏与隐之交谈。
且曰。
暂送塔过东海
旬日而还。
数日隐之归扬州
即往谒
曰。
记得海上相见时否。
隐之了然省悟。
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
白雨倾澍。
傍有草堂一无所损。
由是观之。
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系曰。
塔焚皆云往东海
海岂纳煨烬耶。
通曰。
五行为物。
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
顺则相生逆则相害。
虽逆顺各时。
与法界同。
其分齐證知唯有识耳。
且天仙鬼物与人相反。
殊胜诸天则定果宫殿。
神仙则附物变化鬼神则歆其食气质碍之流火化则得受用也。
凡塔刹严丽多被鬼神取旃。
海若川侯亦非人也。
如陈重云殿天火焚。
东海人时见殿影焉。
又近马氏霸湖南
末年天册阁为天火焚。
朗州此夜闻空中呵喝言。
回避天册阁来也。
云中腾沸若千万人舁重物。
然累日方潭州火矣。
怀信刘隐之梦亦不可测之僧也。
释怀信者。
居处广陵别无奇迹。
会昌三年癸亥岁
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
将欲堙灭教法。
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
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
回顾见塔一所东度。
淮南西灵寺塔。
其塔峻峙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
塔第三层见信凭阑与隐之交谈。
且曰。
暂送塔过东海
旬日而还。
数日隐之归扬州
即往谒
曰。
记得海上相见时否。
隐之了然省悟。
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
白雨倾澍。
傍有草堂一无所损。
由是观之。
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顺阳人
不仕,居剡越之间。
工书能诗。
文宗大和七年,于鄞县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并与明州刺史于季友唱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邓州顺阳(今河南内乡)人。
宪宗文宗间隐士,居剡越之间。
宪宗元和十年(815)明州穆宗长庆三年(823)再游明州
文宗大和七年(833)明州鄞县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并与刺史于季友唱和。
事迹散见于季友《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后记》、《宝刻丛编》卷一三、《金石萃编》卷一〇八。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范的,剡越间隐士,与于季友同时。
诗一首。
(《全唐诗》无范的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寂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
太和二年
天台
至剡之沃洲山。
爱其幽胜。
而卜筑焉。
道化既行。
玄侣盛集。
浙东廉使元相国稹。
尝有所施。
陆中丞助其完葺。
三年而院成。
五年而佛事作。
每升座举扬法要。
尤为四海所厌服。
后终于其寺。
侍郎乐天白居易记。
太子宾客刘禹锡书。
释寂然
姓白氏
不知何许人也。
名节素奇踵四圣种。
号头陀焉
大和二年振锡观方。
访天台胜境。
到剡沃洲山者。
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
北望四明
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
北有支遁岭。
养马坡放鹤岑次焉。
晋宋已来兹山洞开。
初有罗汉白道猷言。
西域来戾止是山。
次竺法潜支道林居焉。
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
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
见是中景异。
闻名士多居。
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
既行道化盛集禅徒。
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
始为卜筑。
陆中丞临越知之。
助其完葺。
三年郁成大院。
五年而佛事兴。
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
后终于山院。
大和七年白乐天河南保釐为记。
刘宾客禹锡书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敬方唐 ? — 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5 【介绍】: 太原文水人字中虔
李憕曾孙。
穆宗长庆三年进士
文宗大和中,历金部员外郎、祠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
开成五年,官长安
武宗会昌末,坐事贬台州司马
宣宗大中初,迁明州刺史
四年,转歙州刺史
工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5? 字中虔,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第
文宗大和中金部员外郎,历户部度支郎中,迁谏议大夫
开成五年(840)长安
武宗会昌末(846)坐事贬台州司马
宣宗大中初明州刺史
四年(850)转歙州刺史
事迹散见《旧五代史》卷五八《李琪传》、《唐诗纪事》卷五八、《宝庆四明》卷一、《嘉定赤城志》卷一〇、《新安》卷九、《唐才子传》卷七等。
其诗“才力周备,兴比之间,独与前辈相近。
”(顾陶《唐诗类选后序》)《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李敬方
-855?
),字中虔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郡望陇西(今属甘肃)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
大和三年,为楚州营田判官
开成中,为长安
累官金、户二部员外郎户部郎中谏议大夫
会昌末,因事贬台州长史
大中初,历明、歙二州刺史,卒。
有《李敬方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
全唐诗补逸
李敬方字中虔长庆三年郑冠榜进士
补诗一首。
敬方字仲虔
陇西人
大中朝官歙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顾陶《唐诗类选序》
李歙州敬方,才力周备,兴比之间,独与前辈相近,家集三百首,简择律韵八篇而已。
虽前后复绝,或畏多言,时典刑具存,作敢避弃。
唐李敬方《欢醉》诗云:“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若非杯里酒,何以寄天真。
杜子美绝句云:“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儿回?
莫悲身外无穷事,且进生前有限杯。
”二诗虽相沿,而杜则尤工者也。
世所传“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之句,盖出于敬方云。
李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文宗太和二年,为邓州向城
开成五年,为鄜坊节度掌书记
懿宗咸通六年,任明州刺史
又曾任袁州刺史
志怪小说集《独异志》,或云为其所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文宗大和二年(828)邓州向城
开成五年(840)为鄜坊节度掌书记
懿宗咸通六年(865)明州刺史,又曾任袁州刺史
事迹散见《唐会要》卷五四、《旧唐书·李元纮》、《宝刻类编》卷五、《宝庆四明》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咸通朝官吏部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宗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奉化人
俗姓冯
又称月僧
文宗开成中出家。
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
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冯奉化(今属浙江)人。
家傍月山而居,世称月僧
文宗开成间出家,熟于毗尼律戒。
武宗灭佛时,隐居奉化山间。
宣宗大中时,住持明州国宁寺。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诗人方干曾赠其诗。
卒年80岁。
宋高僧》卷二七有传。
有诗集,收诗300余首,已佚。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明州阿育王寺志》收录宗亮诗4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
明州奉化人
开成中薙落。
隶州之国宁寺。
登戒。
学毗尼。
无遗行。
会昌之难。
遁居乡里之岩谷间。
大中再造国宁。
徵选名德二十八人。
与焉。
建州太守李频
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禅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谢世事。
不出户者。
动经节序。
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净剃心尘秖有师。
竟卒。
春秋八十。
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
皆秉清节。
结林下交。
岳林寺碑。
集诗三百许首。
并赞颂。
行世。
然锐心福敬二田。
且为江东罗隐
安乐孙合
所钦慕旨重。
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
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
如此。
释宗亮
姓冯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
开成中剃落纳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仪。
且无遗行。
而云我生不辰。
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
大中再造国宁寺。
徵选清高者隶名。
预住持。
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
广住持也。
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
国宁经藏载加缮写。
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
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处士方干赠诗云。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剃尽心华只有师。
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
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
结林下之交。
岳林寺碑。
诗集三百许首赞颂。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
江东生罗隐追慕。
乐安孙合最加肯重。
四明郡才名志。
序诸儒骏士外。
独云释宗亮
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沐唐 811 — 898年7月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祝氏
世居暨阳
为著族。
幼冲。
习诗礼成造秀。
随计吏京师
道过觉智寺。
大观禅师契真。
真微以语风
因开寤。
求剃度。
已具戒。
诣洪井礼观音次。
顿见本心。
咸通七载
还乡里化导。
邑宰韦公为帅。
檀信建栖真院。
以待四方学者。
何廉使裴延鲁
水监坊营治精舍。
既成而召居之。
明州齐肇。
请居玉笥峰。
所至著名绩。
未几卒。
寿八十八。
腊四十五。
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释慧沐
俗姓祝氏
暨阳人
代为著姓。
幼冲之岁家法严明。
训授儒经郁成造秀。
随计吏谒觉智寺契真禅师
谥大观者是也
因以微讽。
由兹开悟。
明年剃度。
乃诣洪井。
礼观音禅师顿了心契。
咸通七载还归故乡。
邑宰韦公乃率信心者造栖真院。
方禅客无远不届。
廉使裴延鲁
因营鉴水坊精舍成还以坊为题榜。
既而居之安而能迁。
明州齐肇请住玉笥峰。
未久而卒。
寿八十八。
腊四十五。
则。
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伏初唐 ? — 6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 【介绍】: 法名或作等照
唐僧。
常州义兴人俗姓蒋
生即白首。
五岁出家。
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
太宗贞观三年刺史追充州学,乃日听俗讲,夕思佛义。
后周游诸方,历参名师,归住润州桑梓山行慈悲观。
寻被除名,复往常州
高宗永徽二年,被括还家,乃入山修苦节。
后卒于衡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一名等照
姓蒋
常州义兴人
生而皓首。
五岁从兄才法师
安国寺出家。
贞观三年
刺史窦公闻其学。
召补州校庠职。
阅佛书不已。
博士责之。
对曰。
欲以博观也。
问之无所滞。
于是馆中诸生
莫不敬服。
俄听四经三论于苏之流水寺璧法师所。
又依越之敏法师
然后见天台超禅师
而获西方净土观旨。
乃南游交桂广循。
北上荆襄
信禅师于蕲。
瞻拜庐山远公净土观堂。
归里受无生观于润之岩禅师
后偕晖二师。
行慈悲观。
且授鬼神戒。
巫有杀以祭者。
暴卒而苏曰。
吾于伏阇梨处受戒。
誓不食肉矣。
如何为吾杀。
悯尔愚痴。
聊贷尔命。
后或犯决不恕。
自是诸祀腥荤并绝。
尝有婺州二人。
同贩麻枲。
一以蔬祭江神。
一杀生祭。
及抵岸。
而杀祭者尽湿。
蔬祭者独燥。
虽同一舟。
而燥湿异。
则戒之验。
如此甚至。
求鱼肉市肄不易得。
官司为减经赋。
义兴
或叵信。
惧其惑众。
将加之法。
其族氏昆季行赂乃免。
未几。
而令家有蛇狗登床蜇人之怪。
筮曰。
罪由渎贤圣。
祸不可原。
竟获谴除名为民。
永徽二年
亦为有司所括。
反初服。
然操守益厉。
众复聚求法要。
其所说所行。
大约准十五观四明论云。
久居伏牛山
显庆五年
避讥谤。
习静于衡岳
徒众复聚。
方谈述微妙。
忽曰。
一切无常。
气息难保。
夜深各散。
缘尽当离。
时皆莫之测。
则坚拒户寂然。
是夕凡衡之钟磬笙管。
有声之器。
自能鸣唱。
彻晓不已。
及破关见伏端坐而逝。
遽以奏闻。
释善伏
一名等照
姓蒋
常州义兴人
生即白首。
性知远离。
五岁于安国寺才法师边出家。
布衣蔬食日诵经卷。
目睹七行一闻不忘。
贞观三年
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
因尔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
对曰。
岂不闻乎。
行有馀力所以博观。
如不见信请问前闻。
乃试之一无所滞。
重为联类佛教两用疏通。
于是学馆倾首。
何斯人之若斯也。
后逃隐出家。
志乐佛法。
欲罢不能。
忽逢山水。
淹留忘返。
斯因宿习非近学也。
苏州流水寺璧法师所。
听四经三论。
又往越州敏法师所。
周流经教颇涉幽求。
天台超禅师所。
示以西方净土观行。
因尔广行交桂广循诸州。
遇综会诸名僧。
咨疑请决。
又上荆襄蕲部。
信禅师
示以入道方便。
又往庐山远公净土观堂。
还到润州岩禅师所。
示以无生观。
后共晖二师。
入桑梓山行慈悲观。
又为鬼神受戒莫啖肉。
神又降巫者。
令召受戒。
巫者杀生祀神。
神打之次死。
降语曰。
吾已于伏阇梨受戒。
誓不食肉。
如何为吾杀生。
悯尔愚痴且恕汝命。
后更尔者必加至死。
自后诸祀永绝膻腥。
婺州二人。
同载绩麻为货至江神所。
一以蔬祭。
一欲杀生。
而未行。
其麻并湿。
前蔬祭麻并乾燥。
于是行人忌惮无敢肉祭。
故其授戒功验。
人神敬仰。
有陵犯者立见祸害。
江淮间屠贩鱼肉。
鹅鸭鸡猪之属。
受法开放。
市无行肆。
官人怪之。
义兴
素不信。
动众将加私度之罪。
昆季赂之。
其人忽即狗登绳床众蛇恼患不久除名往常州
筮之。
卦云。
由犯贤圣罪不可救。
其人得急就求免。
永徽二年
被括还家。
然志好出俗见家如狱。
复往山居。
苦节翘勤人不堪其忧也。
众又屯聚。
因为说法行慈。
不杀者佛教之都门也。
不能行之。
若讲礼而为倨傲耳。
又劝行六道供。
以先祖诸亡者无越此途。
又曰。
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
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
常在伏牛山以虎豹为同侣。
食蚊虻为私行。
视前六尺未曾顾眄。
经中要偈口无辍音。
大约十五观四明论以为崖准。
显庆五年
行至衡岳
意欲求静返更屯结。
说法既久忽告曰。
一切无常气息难保。
夜深各散缘尽当离。
时不测其言也。
便返闭而坐。
尔夜衡州诸寺钟及笙管鸣声彻晓。
道俗咸怪。
至房关掩。
乃破而开之。
见伏端坐久终。
便以奏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宝掌
师名宝掌
中印土人
魏晋间东游。
自云六百七十三岁。
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生。
左手握拳。
有珠在中。
因以为名。
始抵峨嵋五台
南返衡庐。
建邺
与达磨遇于梁朝。
遂扣法焉。
洎来二浙。
天竺之胜。
结茅而居者四十五年。
复往四明天台
及诸名山。
游历将遍。
唐贞观十五年还竺峰。
久之移居浦江宝岩
显庆二年正旦
手捏一像。
九日而成。
与其貌无异。
即告徒曰。
吾誓住世千岁。
自来支那。
忽四百岁。
今已过七十有二年矣。
说偈而化。
世称千岁和尚
遗记灭后有僧来取吾骨勿拒。
越五十四年。
刺浮长老至彼作礼。
塔户倏开。
得其骨。
皆连锁金色。
因持来。
别建塔藏之。
为中竺开山始祖。
赞曰。
人寿几何  朝露逝川  生周涉唐  本誓则然 东迟达磨  心印始传  孰云佛法  独在西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义存唐末五代初 822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
泉州南安人
俗姓曾
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照大师
后北游吴、楚、、燕、,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懿宗咸通中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
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
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
12岁出家,17岁落发。
宣宗大中间,北游吴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
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
懿宗咸通六年(865)归住福州芙蓉山。
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称雪峰和尚
僖宗时赐号真觉大师
四方禅侣从学者,常年有1500人,历40年而不衰。
唐末五代间,其门人遍布闽粤江浙一带,开云门、法眼二宗。
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
《续藏经》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录其谈禅之语,并录诗偈43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芙蓉山照大师
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
据有其地。
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其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举拂子。
僧云。
道者个为中下。
以拂子蓦口打。
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时大原孚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释义存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
生而鼻逆荤血。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
其容必动。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
九岁请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
律师庆玄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为童侍焉。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照大师
见而奇之。
故止其所。
宣宗中兴释氏。
其道也涅而不缁。
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
德山曰。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
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
始以同而议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
崷崒以支圆碧。
培楼以𤫽群青。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
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山之巅先而雪盛而寒。
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
将及之。
曰。
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以山而道任。
山以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若召。
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
为之入府从人愿也。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
僖宗皇帝闻之。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
辛亥岁遽然杖屦。
其徒启而不答。
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王侍中之始据闽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
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
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
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闽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饵之。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
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寿八十有七。
僧腊五十有九。
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
巷无居人。
闽王涟如出涕。
且曰。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
子延禀躬祭奠之。
复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
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
辩而愈惑。
其庶几者。
一曰师备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
拥徒于越州洞岩
次曰智孚。
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曰惠棱。
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曰神晏
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
识见天殊。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尝在明经
故有过师之说。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
已尽其致也。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
极成洞过欤。
今江表多尚斯学。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
则可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恒通唐 834 — 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4—905 【介绍】: 唐僧。
邢州平恩人俗姓李
家传士族,幼而知学。
年十三,入鹊山为僧。
年二十,于本州开元寺受戒。
后往长安荐福寺,习经律七八年,颇穷教义,复弃而习禅。
湖南长沙景岑,遂嗣之。
懿宗咸通末,居宣州仙山瑞圣院,四方僧俗多归之。
僖宗末,避乱至明州
昭宗大顺二年州牧黄晟请居雪窦寺,盛化一时。
卒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邢州平恩李氏。
年十三。
既终父母之丧。
遂依师于鹊山
披览梵典。
年二十。
乃蒙恩剃度于州开元寺
未几受具。
寻隶荐福寺
听习经律。
因曰。
摩腾入汉。
译著斯文。
圣胄来梁。
复明何事。
由是载询南方。
招贤岑大师
问何处人。
答曰。
邢州
曰。
我道不从彼来。
答曰。
和尚还住此也无。
示灭。
以弟子。
执心丧礼。
宣城
尚书崔寓待之加厚。
辟瑞圣禅院于谢仙山邀之以居。
中和文德之间
群盗扰攘。
大顺二年
领徒至四明
州牧黄君晟。
卜筑雪窦。
留以接众。
蔚然盛化。
天祐二年七月示疾。
越九日沐浴坐逝。
春秋七十二。
腊五十二。
其年八月七日
迁神于塔。
塔在院之西南二百步。
释恒通
俗姓李
邢州平恩人也。
家传士族幼而知学。
苏秦显达犹怀二顷之田。
元亮孤高不羡五斗之禄。
纵越掞天掷地拖紫腰金。
瞬息浮华岂裨来业父母终礼。
年甫十三鹊山访道依师。
既罢丘坟唯披释典。
精虔忏诵。
恳侍巾瓶不弭初终。
蒙恩剃度。
年二十于本州开元寺具戒后。
京兆荐福寺听习经律。
七八年间寻穷藏教。
乃曰。
摩腾入汉译著斯文。
圣胄来梁复明何事。
因辞北阙径请南方。
招贤岑大师
大师问曰。
何处人也。
邢州人也。
招贤曰。
我道不从彼来。
曰。
和尚还住此无。
于是有滞皆伸无疑不决。
后指洞山石霜皆往参焉。
招贤示灭。
以弟子礼事之咸通末宣城
尚书崔寓素奉禅门攀迎庄肃
仪表拔俗问答往还。
崔甚悦服。
于谢仙山奏置禅院号瑞圣。
请以居之。
四方毳衲之徒不邀自聚。
博陵方议奏荐师号。
坚让遂寝。
中和末文德初群寇兢起。
领徒至四明
大顺二年郡牧黄君晟。
请留居雪窦焉。
蔚然盛化。
天祐二年七月示疾。
越九日躬入浴室。
却坐绳床。
集众焚香勤勤付嘱。
合掌而逝。
春秋七十二腊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石塔于院之西南二百馀步。
或曰。
临终言我庞勋也。
此非也。
高僧无作为行录而无此说。
若观年腊。
庞勋岂正弱冠来逃难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则唐末五代初 835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08 【介绍】: 唐僧。
吴郡昆山人俗姓糜
宣宗大中中出家于京兆西明寺,后避难止明州阿育王寺
清苦执持,近古罕有。
撰有《塔记》、《出集要记》。
入室弟子希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麋氏
昆山人
九岁。
即知厌俗。
大中七年
遽趋京师西明寺薙落。
九年
承诏于木寺获受戒。
十四年
法宝大师讲。
而覆述出侪辈。
是年。
诏补备员大德。
咸通三年
崇圣寺
讲俱沙论。
丧服仪。
撰三界图一卷。
七年
代畅师。
于祖院宣导。
十五年
诏署临坛正员。
广明元年
巢𡨥犯阙。
避乱于华州之卞邽。
中和二年
淮南高公。
骈迎以弘阐于法云寺
还乡里。
四众苦留开导。
刺史杨公尤勤至。
皆固辞。
遂东游。
挂锡天台国清寺
乾宁元年
抵鄞之育王寺
撰塔记一卷。
集要记十二卷。
武肃钱王。
请于越州临坛。
开元二年八月八日
稍疾。
坐而瞑。
阅年七十四。
座夏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冈。
释慧则
姓糜氏
吴郡昆山人也。
九岁博游才义总玩儒经。
善种发萌条然厌俗。
大中七年就京西明寺出家。
勤知讽诵皆如曾习。
九年于本寺承恩得度。
十四年法宝大师法席覆讲。
当年敕补备员大德。
咸通三年崇圣寺讲俱舍论并丧服仪出三界图一卷。
七年于祖院代畅师讲。
十五年敕署临坛正员。
广明元年巢寇犯阙。
关中俶扰。
华州下邽避乱。
中和二年淮南
高公骈召于法云寺
讲罢还吴。
刺史杨公苦留。
却游天台山国清寺挂锡。
乾宁元年明州育王寺
撰塔记一卷出集要记十二卷。
武肃王钱氏命于越州临坛。
开平二年八月八日示疾坐亡。
受生七十四。
法腊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冈。
八戒弟子刺史黄晟营塔。
则生常不好许直。
以撝谦推人为上。
除讲贯外轮诵经咒。
自法华已降可三四十本。
以资口业。
览大藏教两遍。
讲钞七十遍。
俱舍丧仪论语各数遍。
清苦执持近苦罕有。
入室弟子希觉最露锋颖焉。
元表者。
贞谅之士也。
言多峭直好品藻人事。
而高义解从习毗尼。
兼勤外学
书史方术无不该览。
早预京师西明寺法宝大师讲肆。
广明中神都版荡。
遂出江表。
越州大善寺
南山律钞。
郡学人无不趋集。
义理纵横善其谈说。
每挥麈柄听者忘疲。
号鉴水阇黎
著义记五卷。
亦号鉴水
出门人清福冠其首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希圆晚唐 ? — 895年4月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姑苏张氏。
族世富豪。
独谢去。
从空寂法。
既具戒。
即隶业经论。
久之时辈推以演导。
光启中
徐约叛。
别遣孙儒
略地吴会
自通玄寺。
附舶泛海。
甬东
会稽之宝林山寺。
性恬静。
多事禅燕。
人莫足以窥其际。
景福中
就寺演畅。
每劝学者。
急脩上生业。
且曰。
非知之艰。
行之惟艰。
著玄中钞数卷。
小房当琅邪绝顶。
故老传云。
山从琅邪台飞来。
由是得名。
即宝林也。
山有井水。
以时盈缩。
大江潮候。
或以为禹治水至浙。
锁其怪物蛆者。
于此蛆形如鳗黧。
双耳而苍黄色。
上缘竹木
必风雨。
常往来寺之沟渠中。
人狎之无所惧。
握则跳梁。
如怒状。
尤多见于所居房。
为授归戒。
故终世。
未尝致暴风雨。
乾宁二年四月一日
方讲。
屹然坐逝于法座。
阇维收设利七百馀粒。
既瘗而还。
常住置祭于门以待。
见或茜袍象笏。
而跪拜者。
顷焉而没。
竟不知谁氏。
释希圆
姓张氏
姑苏人也。
宗亲豪富。
而独舍家从登戒法
便游讲肆。
不滞一方。
勤修三学
良深岁稔尤至博通。
时推俊迈因命讲训。
光启中徐约军乱。
孙儒略地吴苑俶扰。
由通玄寺附商船避地于甬东
其估客偕越人也。
笃重于召居会稽宝林山寺。
形虽ㄠ么性且强干。
与时寡合多事宴默。
或问之。
则曰。
吾逍遥乎无形之场。
同师子游戏耳。
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
同声相应求者至。
乃著玄中钞数卷。
皆当义妙辞也。
恒劝人急修上生之业。
且曰。
非知之难行之为难。
汝曹勉旃。
六时礼忏未尝少缺。
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山也。
传云。
琅琊台飞来此处。
先是屠坊故皆镇于其下。
山之家有井。
井有鳗鯠焉。
水有应缩应大江之潮候。
甚多灵怪。
一云。
此处禹锁浙江蛟蜃之属。
其名曰蛆。
蛆有双耳其色苍黄。
或缘竹木必风雨至矣。
今或出石窍入僧居沟渠中。
见人不惊。
握则跳梁如怒状。
唯遍入房。
手执宛转屑就。
乃为之受归戒。
令勿作风雹之妖。
终而多暴风雨也。
之修习愿见弥勒。
一日讲次屹然坐终于座。
时众闻异香裛孴天乐铮鏦。
或绝或连七日后已。
此真上生之證欤。
乾宁二年四月也。
还山之日僧众置祭于寺门。
无何有人茜袍象笏拜跪怆然。
𢠵恍之间杳无踪迹。
众莫能测焉。
荼毗收舍利七百馀粒。
四明人赍往新罗国矣。
姓张
姑苏人
宗亲豪富。
而独舍家。
从登戒法
便游讲肆。
不滞一方。
勤修三学
时推俊迈。
光启中
会稽宝林山寺。
与时寡合。
或问之。
曰吾逍遥乎无形之场。
同师子游戏耳。
景福中。
于山寺演畅经论。
著玄中钞数卷。
劝人急修上生之业。
且曰。
非知之难。
行之为难。
六时礼忏。
未尝少缺。
居小房。
琅琊山顶。
是山也。
传云从琅琊台飞来。
此处先是屠坊。
故皆镇于其下。
山之家有井。
甚多灵怪。
一云此处禹锁。
浙江蛟蜃之属。
其名曰蛆。
蛆有双耳。
其色苍黄。
或缘竹木
必风雨至。
或出石窍。
入僧居。
沟渠中见人不惊。
握则跳梁如怒状。
唯遍入房。
手执宛转屑就。
乃为之受归戒。
令勿作风雹之妖。
终。
而多暴风雨也。
之修习。
愿见弥勒。
一日讲次。
屹然坐。
终于座。
时众闻异香天乐。
七日后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幽贞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自号无生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五。
唐末张为取其诗入《诗人主客》,列为高古奥逸主之入室。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晟五代 ? — 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 【介绍】: 五代时明州鄞人字明远
身短小,貌陋。
聚众千余人,据平嘉棣,以战功授左散骑常侍,充浙东道东西副指挥使,寻为明州刺史
尤能礼士,江东儒学多依之。
钱镠举师,率众应之。
卒前遗疏不请子为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无隐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吴宰相林鼎之父。
有诗名,唐末流寓明州
明州刺史黄晟下士无隐遂依之。
事迹附见《十国春秋·林鼎》。
无隐所作之诗,尤以“雪浦二月江湖阔,花发千山道路香”二句为著名。
全唐诗》存断句1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